3月PMI多项指标回落 稳增长政策将加速释放
时隔四个月,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再次跌至荣枯线下。
2022-04-01 08:26:06
来源:和讯网  
作者:21世纪经济报道

时隔四个月,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再次跌至荣枯线下。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多项重点分类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其中,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景气度回落;新订单指数为48.8%,比上月下降1.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值得注意的是,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却连续上升至近5个月高点,分别为66.1%和56.7%,高于上月6.1和2.6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表示,多地疫情对国内的生产和消费均造成了冲击,加之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增加,使得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也加速了我国制造业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市场供求关系继续绷紧,尤其给中下游行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均释放出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业内分析,未来有望通过加码稳增长政策来应对当前新出现的下行压力。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加速显现,经济或在二季度环比显著改善。

多因素冲击制造业

3月份PMI指数出现超季节性的下降。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总经济师陈中涛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往年进入3月份后企业生产、销售都会进入正轨,出现规律性的景气度回升。而在近期疫情多地散发的影响下,今年3月份产需两端同步走低,3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9.5%和48.8%,比上月下降0.9和1.9个百分点,均降至收缩区间。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受本轮疫情影响,局部地区部分企业临时减产停产,且波及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同时,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或被取消,制造业生产活动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调查,3月份反映需求不足的企业占比超过39%,需求约束仍然突出。新订单指数较上月明显下降1.9个百分点至48.8%,在短暂回升至50%以上后再次回落至收缩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为 47.2%,较上月明显下降1.8个百分点,结束了两连升走势。

陈中涛表示,此前多地都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整体新项目虽然较多,但受资金以及部分地区疫情防控等影响,3月份各地开工带来的需求释放有限。各地还需抓紧扩大内需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特别要抓好政府重大建设项目的相关工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指出,消费品制造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国内终端消费活动有所放缓,国外需求也继续收紧。消费品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下降超过4个百分点至49%以下,新出口订单指数也较上月下降接近4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下降超过3个百分点至49%以下。

“本轮疫情波及一些制造业和外贸重镇,当地出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减少的同时,也会主动减少接单。”光大银行(601818)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说。

警惕原材料行业的不确定性

在生产和需求转弱的同时,3月份价格指数继续保持上升,达到近5个月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6.1%和56.7%,高于上月6.1和2.6个百分点。

赵庆河提供的行业数据显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超过70.0%。

陈中涛提醒,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的推进,镍、锂、钯、铜等重点有色金属的供给和价格保障不可忽视,需要同时警惕原材料行业的“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以新能源车为例,新能源汽车消费是目前提振内需的重要抓手,但目前地缘政治冲突导致芯片和电池原材料以及原油供给波动,推高了新能源车价格和汽车使用成本,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购车欲望,不利于后续的内需释放。”陈中涛说。

同时,为企业带来成本压力的不仅仅只有原材料,近期物流、人工等诸多制造要素均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上升。

陈中涛提醒,地缘政治局势对进出口物流也有较大影响,中欧班列、航运线路都面临着开行数量减少或改道运行的压力。同时,疫情多地散发使得国内物流通畅程度下降,油价上涨也使国内运费持续上升。

3月18日,国内汽、柴油标准品价格每吨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92号汽油为8.66元/升,95号汽油为9.24元/升。按一般大货车油箱140L的容量计算,加满一箱92号汽油需要多花85.4元。而根据国家发改委消息,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于3月31日24时开启,国内汽、柴油标准品价格每吨均提高110元。

文韬在调研中发现,3月份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保持在60%以上;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较上月上升7.5个百分点至43%,为近10年以来最高水平。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6.5%,低于上月1.7个百分点,达到了2020年3月份以来低点,反映出供应链运行受阻。

周茂华认为,物流的不畅使得成本会按一定比例转嫁给生产企业,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小型企业景气度已连续11个月收缩,中型企业再度回落到荣枯线之下,延续了与大型企业的分化格局。

他表示,诸多不利的短期因素可能会对企业预期和市场投资需求构成一定程度的抑制。目前积压的产成品库存和在手订单均有明显增长,而采购量也有所收缩,企业开始减少原材料补库,一定程度上影响制造业供应链稳定性,供给冲击压力会再度增加。

文韬指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虽然较上月下降3个百分点至55.7%,但相比2021年四季度均值53.9%,当前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仍处于较好水平,企业预期整体保持相对乐观。

经济运行仍有稳定基础

“综合来看,3月份受到疫情多点散发和地缘政治冲突等短期因素的影响,但经济运行仍有稳定基础。”在文韬看来,虽然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普遍上涨,但基础原材料行业内部消化了一部分成本压力,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相关政策取得较好成效,同时多个行业将逐步进入产销旺季,市场供需有较大的回升空间。

“稳增长政策将加力,目前已成为业内共识。”陈中涛表示,3月PMI数据的下行表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依然严峻,政策需要加快落地,为后续的不确定风险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再次释放了稳增长政策的积极信号。会上再度强调,一季度、上半年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对实现全年目标至关重要。同时,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稳定经济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稳定市场预期的措施,制定应对可能遇到更大不确定性的预案。

此外,同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2年第一季度例会也指出,将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主动应对,提振信心,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总体来看,不要低估政策稳增长的决心。”国金证券(600109)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稳增长已从第一步募资增多,逐步转向第二步项目开工、需求释放。伴随疫情影响逐步消退、稳增长效果加速显现,经济或在二季度环比显著改善、三季度同比显著改善。

(作者:缴翼飞 编辑:林虹)

(责任编辑: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