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新财富商机 也是品牌的挑战
如何让品牌跟上元宇宙时代的瞬息万变,将是每一个企业不得不应对的挑战。
2021-12-17 09:03:12
来源:和讯网  
作者: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特约评论员 李光斗

2021年已成为“元宇宙元年”,人类社会虚拟化的临界点正在被突破。今年10月28日,马克·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的战略方向全面向元宇宙转型,甚至将公司更名为“Meta”,即元宇宙(Metaverse)一词的前缀。此外,微软也正式宣布全面进军元宇宙,重点打造办公与合作应用,把不同元宇宙连接起来。中国企业里,也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跑步入局元宇宙,较早布局的企业有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据彭博社预测,如果目前的热度趋势保持下去,到2024年,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可能会高达8000亿美元。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人们对另一个世界总是满怀憧憬。如今,随着高速无线通信网络、交互技术、云计算、VR/AR、人工智能、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技术创新的深入融合,催生出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世界呼之欲出。

当人们可以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随时转换身份时,品牌必须同时满足消费者的此岸需求和彼岸需求。在元宇宙时代,虚拟世界的精神属性将超越现实社会的物理属性,品牌将成为新新人类的炫耀利器、沟通介质和情感陪护。

新新人类的两栖理想国

元宇宙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形态,作为一种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对新新人类的吸引力更加显著,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在这个虚拟世界,新新人类沉浸其中,更具优势重建人类现实世界里的一切,同时栖身于现实与虚拟这两个平行世界。当60后与70后还在因中国足球疲软而遗憾,90后与00已经为EDG战队夺冠而狂欢。许多年轻人为什么不愿社交,因为他们在虚拟世界里得到的刺激和快乐远甚于成人世界。元宇宙的新井喷,基于智能硬件(如头盔、眼镜、耳机)等可穿戴设备和天空互联网的升级换代。通过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和XR(扩展现实),年轻人会发现元宇宙除了吃喝拉撒外,可以满足人的绝大部分需求,足不出户就能体验比现实更精彩的工作、社交、娱乐和生活。

未来元宇宙的沉浸感,会让新新人类更加耽于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似乎一切尽在掌握。

元宇宙世界的新财富机会

元宇宙重构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在这个无形胜有形的世界,新新人类更加看重虚拟财富,以房子、车子、票子为代表的传统财富将被新财富符号取代。

室雅何须大,带宽定乾坤。如果未来10后成为元宇宙的原住民,就可能不再攀比房子大小,而只是炫耀网速的快慢,房地产的升值概念将可能被重新定义。汽车将不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物,而会回归到代步工具的本质;当无人驾驶汽车满街跑,招之即来,新新人类就没有买豪车炫富的动力;如果在虚拟世界打游戏挣的“工分”可以当代币,更多年轻人会选择在现实世界躺平。如果NFT(非同质化代币)成为共识,人们的收藏品会完全数字化;传统艺术品的价值体系也会被颠覆。

元宇宙时代人类的肉身不会消失,但人体的功能会重组,感官替代会更多。阳光、空气、水之外,网络将成为新新人类的生存必需品。

未来人类将和机器人、智能人在元宇宙时代共存共处,但制造业仍然是根本,一切的食品行业都必须向快餐业转变。现在人们在吃饭的时候都放不下手机,未来新新人类将认为吃饭不再有聚会的仪式感。“上天可戏嫦娥,入地可差阎罗”,他们从元宇宙中获得的快感,将远胜于现实中的饮食男女。

元宇宙的核心在于对虚拟资产和虚拟身份的承载,甚至可以从中获得在现实世界中也被认可的利益。这将赋予元宇宙巨大的商业价值和想象空间。

品牌如何跟上元宇宙发展

当元宇宙与工业物联网相融合,更具潜力与市场容量的场景,恰恰是在日常与人们密切联结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购物与社交等各个环节。

当下80后、90年、00后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更在意自我感受,追求新鲜、个性、独特的消费体验,具有互动型功能的品牌更受年轻人的青睐。他们生活在一个超链接化和信息饱和的世界中,也更加相信科技,依赖智能产品。

推动元宇宙的实现,为虚拟世界添加更多内容,未来的元宇宙将成为年轻人消费的主要市场。所有的生意都可以重做一遍:新的阿里、新的京东、新的字节跳动……都可能在元宇宙诞生。

元宇宙时代的价值观和财富观都会重构,当你还在现实世界里搬砖,有人已经在元宇宙里买星球海景房了;在现实世界里,混得不如意的宅男宅女,在平行宇宙的虚拟世界里,却可能是风生水起的大神。Web3.0时代,元宇宙的虚拟世界和传统的现实世界同等重要。信息随时随地传递已稀松平常,价值随时随地传递将如影随形。交易和变现成为全天候的日常,瞬间和刹那将变得更有意义,品牌也必须满足消费者全天候的社交需求。

如何让品牌跟上元宇宙时代的瞬息万变,将是每一个企业不得不应对的挑战。(作者系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央视品牌顾问)

(责任编辑:张泓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