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丰银行股权变更获批 山东金融资产成第一大股东
2月23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恒丰银行变更股权事宜获批复同意。
2024-02-27 09:45:46
来源:和讯银行  
作者:

2月23日,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消息,恒丰银行变更股权事宜获批复同意。

(图片来源: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批复显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同意同意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金融资产”)受让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持有的恒丰银行150亿股股份。

本次股权变更后,山东金融资产持股比例升至46.61%,将替代中央汇金,坐上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交椅。

第一大股东易主

此前,山东金融资产曾发布关于进行重大投资的公告。公告显示,根据公司战略部署及发展需要,山东金融资产受让中央汇金所持150亿股恒丰银行股份。

本次股权转让前,中央汇金持有恒丰银行53.95%的股权,为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山东金融资产持股比例为33.12%,为恒丰银行第二大股东。

本次股权变更后,山东金融资产持有恒丰银行约518.38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6.61%;中央汇金持有恒丰银行450亿股股份,约占总股本的40.46%。

 (图片来源:恒丰银行官网)

这也意味着,山东金融资产成为恒丰银行第一大股东,中央汇金退居第二大股东。

山东金融资产表示,对于本次交易具体交易价格、支付方式、资产交付或过户的时间安排,因涉及商业机密暂不披露。

据爱企查信息显示,山东金融资产成立于2014年12月,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具备省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经营资质,最大股东为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

据悉,山东金融资产是恒丰银行2019年引进的战略股东之一。彼时,恒丰银行定增1000亿股,其中,中央汇金认购600亿股成为第一大股东;山东金融资产认购360亿股,成为恒丰银行第二大股东。

与此同时,近年来,恒丰银行部分小股东涉及多次小额股权转让,主要受让方系山东金融资产。

联合资信曾在评级报告中表示,山东金融资产战略地位突出、资产规模大、资本实力很强、主营业务突出,能够在业务开展、不良资产剥离等方面对恒丰银行提供一定支持。

对于本次股权变更,中诚信国际认为,山东金融资产对恒丰银行的持股比例增长后,与恒丰银行的业务将进一步协同发展。

整体经营稳中有进

恒丰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国内金融体系具有一定重要性。

资料显示,恒丰银行的前身为1987年成立的烟台住房储蓄银行,2003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烟台住房储蓄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更名为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底恒丰银行发生了“蔡国华案件”,全行启动风险化解、改革重组工作。一方面按照剥离不良、引进战投、股改上市“三步走”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改革重组;另一方面,下大力气解决股东股权、组织架构、队伍建设等公司治理突出的问题。

2018-2019 年,恒丰银行经历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蜕变。2019年末,恒丰银行1000亿战略投资到账,“三步走”的前两步已经完成。

2020年10月,恒丰银行原行长王锡峰曾在第262场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经过近三年全面深入的改革,恒丰银行股权结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高管团队、组织架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恒丰银行披露的年报显示,2019年,该行实现净利润为5.99亿元,同比增长4.36%。截至2019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由2018年末的28.44%降至3.38%,降幅多达25.06个百分点。该行资本充足水平也由负转正,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68%、9.68%和12.26%。

2020年至2022年,恒丰银行资产规模稳健增长至1.33万亿元。三年来,该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0.28亿元、238.79亿元、251.2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10亿元、63.81亿元、67.48亿元。

此外,恒丰银行不良贷款率连续3年保持下降。截至2020年至2022年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67%、2.12%、1.81%。

最新财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恒丰银行总资产达到1.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至1.76%。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2%,一级资本充足率11.21%,资本充足率11.9%。

盈利能力方面,去年前三季度,恒丰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83.09亿元,净利润40.70亿元,净息差1.58%。

经过市场化改革、卸下了历史包袱的恒丰银行已经迈上了新的征程。在剥离不良、引进战投以后,恒丰银行的第三步就是整体上市。

早在2020年10月,王锡峰在原银保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恒丰银行5年内上市计划。

2023年4月末,恒丰银行召开2023年全行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要对标上市条件,稳步推进整体上市,紧跟市场变化,前瞻做好上市准备,持续做好风险化解和合规经营,择机启动上市工作。

(责任编辑:曹言言 HA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