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股份IPO上市申请已进入第二轮审核问询阶段,日前,深交所披露了华兰股份更新的招股书。本次拟招募股数不超过3367万股,拟募集资金总额为5.50亿元,将用于自动化、智能化工厂改造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据了解,华兰股份成立于1992年,专业从事直接接触注射剂类药品包装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类覆膜胶塞、常规胶塞等。今年1-9月,华兰股份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下降7.53%;净利润5336.26万元,同比下降24.31%。
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华兰股份的应收款项及存货账面价值合计金额分别为2.10 亿元、2.48亿元、2.79亿元和2.84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4.03%、57.25%、60.54%和133.91%,呈逐年上升趋势。
从财务数据看,2017年至2019年,华兰股份的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华兰股份的营收分别为3.88亿元、4.34亿元、4.60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8.43万元、8606.14万元、9517.40万元。
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华兰股份的业绩开始出现了下滑。1-9月,实现营收3.05亿元,同比下降7.53%;净利润5336.26万元,同比下降24.31%。
对于前三季业绩下滑,华兰股份透露,主要系2020年1-9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大多医院门诊较长一段时间内未开放,部分院内用药量减少,如抗生素产品的销售会受到短期影响,辉瑞制药、恒瑞医药(600276,股吧)等主要客户的胶塞产品需求下降,导致公司向其销售的覆膜胶塞产品减少。覆膜胶塞产品毛利率较高,因此产品结构变化,导致今年前三季度业绩下滑。
销售费用高,营运资金吃紧
众所周知,华兰股份采用的是“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模式,其中,国内市场主要采用直销模式,国外市场则部分采用买断式经销模式,以便加速开拓市场、满足当地客户需求。2017—2019年,该公司直销模式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4.32%、94.59%、94.61%。
然而,与直销模式和供应商壁垒相矛盾的是,华兰股份销售费用率整体偏高,且明显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均值。2017—2019年,该公司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0.64%、10.93%、11.4%,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7.91%、8.84%、9.66%。
招股书解释称,公司销售费用率略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服务国内外知名药企公司且数量众多、分布区域广泛,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因此,销售费用支出会相对较高。
此外,从明细看,2019年华兰股份应收账款达1.087亿元,应收款项融资达7280万元,两项资产占流动资产的合计比例为52.9%。此外,2019年其存货达9488.6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27.67%,三者合计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80.57%。
同时,2017—2019年,华兰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3.35、3.81,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3、2.97、2.42,呈逐年下降趋势,均明显低于行业均值。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访网原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