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象观察:“不造车”的华为,在“增量部件”上纵深布局
渐进式的发展最先在车和家这两个主场景展开,智慧家庭的布局,以及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的参与,必然要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原创
2021-02-05 13:59:27
来源:二象财经  
作者:贾甜、楚星

(二象财经/贾甜、楚星)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对于科技互联网企业而言,时代的主题之一,已经从信息的连接和人的链接走向了“万物互联”,渐进式的发展最先在车和家这两个主场景展开,智慧家庭的布局,以及对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进程的参与,必然要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就目前来看,智慧家庭已有些许进展,消费电子巨头在其中占据主动,与互联网势力互有攻防。2021年以来,消电巨头进一步将视野向更陌生的出行领域聚焦,大有搭上智能电动车驶向未来的意味。

看起来最受外界关注的当属华为。华为的表现不难理解,毕竟,2019 年,华为就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是当时公司六大一级部门中的一个。其搭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Car早已经正式推出,并与20多家车企的150余款车型合作。

继去年12月发布车载智慧屏、布局汽车后装领域之后,华为继续展开了一些列动作。

1.png

(图为华为车载智慧屏)

1月20日,消息称比亚迪已经和华为开始合作开发麒麟芯片,但是没有透露这款麒麟芯片的未来搭载终端。从合作方猜测,再关联最近汽车领域的“芯片荒”,“车用芯片”大概率会是答案。

1月22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布了一项关于“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的专利,申请号“CN112248801A”,名称“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申请时间2020年9月24日。

1月2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被授权“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的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9968940B”,摘要显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可以应用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2月2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2310363A”。摘要显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硅碳复合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在内核表面的碳层”,“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该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硅碳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同天,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开名为“踏板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的专利,于2019年7月26日申请,申请公告号“CN112298070A”,被描述为“提供一种踏板故障诊断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基于驾驶操作或统计数据推断踏板是否处于零位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虚警、漏报等问题,能够提高车辆控制的安全性,降低行车风险”。

仍是同天,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招标公告,计划选聘证券公司担任公司财务顾问,负责研究制订并推进关于股份制改造、B轮融资、IPO上市相关方案的实施。与华为的关联在于,有传闻称,华为与宁德时代或参与该B轮融资。

2月3日,有消息称,华为与北新能源合作打造的“华为版”车型将于今年 4 月正式发布,随后会于 11 月上市销售。

“不造车”的华为,正在努力成为新时代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那么,华为真的就永远“不造车”吗?这一点,很难做肯定判断。比如,1月28日,华为申请注册“MATEDRIVE”商标,申请号“53374978”,国际分类“12类 运输工具”。

家电巨头们同样对汽车产业链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比如美的。

在布局机器人、工业互联网之后,作为国内家电“三巨头”之一的美的,将眼光瞄向了新能源汽车,其机电事业群就提出了进一步布局该领域。

从发展方向看,美的布局新能源汽车不算让人意外:

首先,布局物联网,是头部家电企业的共同选择,而汽车作为未来“万物互联”的关键终端,家电企业至少要接触,而不可能绕过;其次, 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以电动汽车为代表,而电动汽车,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被认为是“移动大家电”;再次,  车和家,是当前最主要的两个生活场景,即便不直接车领域,包括美的在内的家电企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去考虑家车互联的问题;最后,美的掌握核心部件能力,有入局的基础。

与美的类似的,当然还有更早时候就“拥抱”汽车的格力,从最近公开的信息看,格力电器名为“电机、车辆”的专利于2月2日被授权公开,公开号“CN212456221U”,申请日期2020年6月。摘要显示,“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电机、车辆,能够在电机低速运行离心力小或系统压力低时,防止因润滑油的供油量不足造成的电机内出现干磨损坏的问题出现”。

从经济学角度,以简单的供需模型来看,华为、美的、格力们从自己相对擅长的领域,涉足汽车产业链,是一种自然选择,而汽车相关布局,也很有可能成为他们的新增长曲线。当然,消电巨头们的搭车之旅后续如何,仍有待观察(二象财经原创,转载注明出处。)